10月26日,随着广东队在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夺得A组混合团体冠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群众比赛羽毛球项目决赛圆满收官。这场历时七天、横跨四个年龄组别、角逐十项冠军的全国顶级体育盛会,既是一场精彩纷呈的竞技较量,更是一幅“全民健身、全民参与”的生动图景。从四月宁德初春的预选,到五月荆州的单项角逐,再到六月郑州的团体较量,经过三站预赛的层层选拔,最终26支代表队的515名运动员在深圳奋力拼搏。在“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引领和推动下,羽毛球全民健身事业迈上了新的高度。

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羽毛球项目决赛中,各奖项得主均已揭晓:单项赛方面,B组男子双打冠军由湖北队的刘瀚滔/黄粲夺得,广东队的颜静熙/邢福星获亚军,江苏队的陈华龙/朱旻曜获得季军;B组女子双打冠军为香港队的邝咏雯/区翘知,北京队的强羽/芦芬与四川队的何玥/毛芳分获亚军和季军。C组男子双打冠军归属湖北队的张昆/夏靓,江苏队吴晓阳/邵伟为亚军,北京队殷雪东/李竤宇为季军;C组女子双打冠军为重庆队的赵凯欣/任建蓉,辽宁队的王赤玫/李冰获得亚军,上海队的陈健颖/王慧静获得季军。D组男子双打冠军是广东队的王明基/李钧照,福建队的李昆/贾雪涛获亚军,上海队的李建华/陈昕获季军;D组女子双打冠军则由浙江队的方伟娟/林利收入囊中,陕西队的汪红萍/徐健为亚军,湖北队的杨环柳/段凤枝为季军。

在混合团体赛中,A组冠军由广东队斩获,湖南队与上海队分列亚军和季军;B组福建队夺得冠军,北京队与浙江队分别为亚军和季军;C组冠军为北京队,四川队和广西队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D组香港队摘得桂冠,广东队与北京队分获亚军和季军。

各队共同进步 “百花齐放”新发展

本次全运会决赛阶段有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工作人员、技术官员等共约1200余人参与,是迄今为止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全运会群众羽毛球比赛。十五运会群众羽毛球比赛设为混合团体赛(男双、女双、混双)和单项赛(男双、女双),按照年龄分为四个组别,分别为:A组25-34岁(仅设团体赛)、B组35-44岁、C组45-54岁和D组55-64岁。

相比上一届全运会群众比赛,本届全运会参赛规模扩大,参赛人员水平提升。“虽然不是专业组,但大家的水平都很高,尤其是A组球员的整体水平更接近专业选手。”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田秉毅从专业角度对群众比赛给予高度评价,“这些业余选手虽然没有专业背景,但为了夺冠,他们都能在一周内完成六场比赛,这足以说明其耐力主要得益于平日的积累。”各代表队都对四年一届的全运会非常重视,各地体育局也加大了投入,在田秉毅看来国家将群众比赛纳入全运会,这样的政策引导对业余羽毛球选手水平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

经过7个比赛日的激烈争夺,10枚金牌、10枚银牌、10枚铜牌花落各家,共有14支代表队收获奖牌。其中广东队、湖北队、香港队各斩获2枚金牌,浙江队、重庆队、北京队、福建队分获1枚金牌。在单项比赛中,湖北队斩获两枚金牌,广东队、香港队、重庆队、浙江队各收获1金。在混合团体比赛中,广东队、香港队、北京队、福建队各收获1金。

各代表队都对四年一届的全运会高度重视,全方面保障,也都在赛前安排了集训,聘请了专门的教练、陪练、康复师等。浙江队方伟娟/林利夺得D组女子双打冠军,延续了全运会增设群众比赛以来浙江队届届有金牌的传统,55岁的方伟娟和58岁的林利赛后喜极而泣,她们赛后特别感谢了国家级教练金建强的指导,金指导是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羽毛球队男二线主教练,培养郑思维、王懿律、周昊东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球员。“他是我们的定海神针,有金教练在我们还怕什么呢?”方伟娟笑言。

香港队首次参加全运会群众比赛羽毛球项目便斩获了2枚金牌,实现历史性突破。“羽毛球在香港是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老百姓参与度很高,我们这支队伍中有老师、有警察、有消防员等,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都十分喜爱羽毛球,平时也会打比赛。”香港队领队周日光介绍,“这次比赛的成绩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大家临场发挥得特别好,很享受这样的舞台,在场上尽情发挥。”

“以往一家独大的局面在本届全运会有所改变,金牌队伍数量扩大,也有更多队伍站上了领奖台,整体来说参赛队伍水平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大家都在共同进步。另外,在协会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下,在新疆、宁夏、陕西等西部地区,羽毛球运动迅速发展,新疆有组合打进决赛阶段,陕西也有选手获得银牌。”中国羽毛球协会司库兼常务副秘书长冯平善指出,推动全国各地羽毛球运动的共同发展和提高是协会的初衷。

在全运会赛场上,蝉联冠军难度极大,今年的群众羽毛球比赛竞争尤为激烈。然而,重庆队的赵凯欣/任建蓉却创造了例外。她们在四年前夺得B组冠军后,本届赛事又斩获C组冠军。决赛中,二人遭遇了对手的顽强阻击,最终凭借丰富的经验及时调整,2比1实现逆转。赵凯欣坦言:“打得非常紧张,上一届我们是挑战者,这次是捍卫者。” 正是这种角色转换间的心态把握,助她们成功登顶。

全方位专业化配置 点燃群众激情

“非常荣幸,非常激动。”“这是我们群众比赛的‘天花板’。”“每一项服务都很贴心。”本届全运会群众比赛羽毛球项目和专业比赛羽毛球项目采用同等规格比赛,不仅都在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而且在赛事保障、服务方面都和专业组同一个标准、同一个要求。这样的高规格办赛,让群众比赛的运动员们很激动、很兴奋。“从裁判团队的配置到整个场馆的规划,包括对我们食宿行的保障都和专业运动员没有区别。”混合团体B组比赛,岳勤和第三次征战全运会的戴佳在混双赛场实现六连胜,他们成为福建队夺金的重要功臣,在岳勤看来这次比赛很“高大上”。

本次全运会羽毛球群众比赛体育展示也对标专业比赛,设计了专属的灯光秀,在赛前暖场、入场、颁奖等环节精准控光,烘托浓郁的比赛氛围。并以“灯光秀+激光雕刻”为核心亮点,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感受。同时,通过定制多个特色表演,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蓬勃朝气,也展现出全民健身的激情与活力。

专业的保障和服务,让群众比赛的运动员们能够尽情享受全运的舞台、展示他们的激情。“陕西队加油!咚咚!”从预赛到决赛,陕西队的拉拉队成为“最强后援团”。从预赛到决赛他们都带着大鼓,用擂鼓的方式为场上的运动员加油。“决赛整个场地的布置、控场、裁判员的水平都是专业级的,我们参与群众比赛的每一个人都特别开心,也非常享受这样的全运会舞台。”陕西队领队李英达表示,“我们的省羽协领导、当地的老乡都加入到我们的拉拉队中,还有很多不认识的朋友也跟着我们一起喊加油,这才是群众体育的样子。从资格赛到决赛我们一直背着大鼓,因为‘士兵未出擂鼓先行’,让场上的运动员感受到大家在一起战斗,而且我们陕西有腰鼓文化。”在陕西队的感染下,在本届全运会决赛的现场,也有不少队伍打起了鼓,吹响了喇叭,场上气氛十分热烈。香港队还向四川队借来了鼓,为自己加油打气。

从预赛到决赛,看台上的拉拉队文化也构成了群众比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云南队在预赛时的民歌加油,浙江队的加油“顺口溜”,四川队一声声“雄起”的加油声,都成为本届全运会群众羽毛球比赛的美好画面。

强化赛风赛纪 全方位护航

本届全运会群众羽毛球比赛的选手,大多曾长期参与中国羽协主办的各类品牌赛事,包括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中国羽毛球协会业余羽毛球俱乐部联赛、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等赛事,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展现出良好的竞技素养与参赛文化。正因如此,本届赛事运动员整体素质突出,均能自觉遵守赛纪规则。为确保这一代表全国羽毛球爱好者最高水平的赛事顺利进行,中国羽协与赛事执委会、竞委会在赛风赛纪与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周密细致的筹备与安排。

赛前召开领队、教练员联席会议和赛风赛纪工作会,确保各队公平有序参赛。组织裁判员进行赛前培训和学习,提升业务水平。严抓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严守安全底线,强化业务水平,提高专业素养,严格执行裁判员管理办法,确保赛事安全有序进行。

本次比赛共有裁判员155人,包括国派裁判员85人(含比赛监督),辅助裁判员70人。裁判长会议每天晚上举行,对一天的工作进行小结,同时确定第二天的工作安排,提示注意事项。此外,所有技术官员每天每节比赛前都会开会,重申纪律要求。

冯平善表示:“在十五运会比赛中,我们坚决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做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赛风赛纪工作的通知》执行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的管理,确保赛事风清气正。”

经过一周的激烈角逐,本次全运会群众比赛羽毛球项目决赛各项工作顺利完成。“非常感谢运动队、技术官员、工作人员等的辛勤付出,他们是比赛顺利举行的重要保证。”冯平善说。

创新传播扩大赛事影响力

中国羽协联合承办单位构建了立体化全媒体传播矩阵,决赛阶段吸引多家媒体深度参与报道。此外传播策略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模式,线下重点推出便捷的免费观赛预约通道,这一亲民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参与热情,比赛期间,每天的免费观赛名额均在极短时间内被迅速预约一空,现场座无虚席的火爆场面,充分印证了深圳市作为“活力之城”对羽毛球运动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坚定不移的支持,也生动体现了全民全运理念在基层的深厚土壤。

线上则通过多家媒体平台同步转播赛事,仅中国羽协微信公众号会员服务平台和视频号直播观看量共计超过221万人次,赛事总直播时长约376小时。此外,央视总台对本次群众羽毛球赛事给与高度关注和支持,不仅对赛事进行新闻连线,将深圳赛场的火热氛围与业余选手的拼搏风采实时传递给全国亿万电视观众。这种由国家级顶级平台引领、全媒体协同作战的赛事传播,显著放大了本届群众羽毛球赛事的社会影响力与公众认知度,使其超越了体育赛事本身,成为一场备受瞩目的文化盛事。

羽球热潮节节高 全民全运深入人心

本届全运会群众比赛羽毛球项目自4月23日启幕的福建宁德A、B组团体预赛,5月20日至23日在湖北荆州举办的单项预赛,再到6月20日至23日在河南郑州进行的C、D组团体预赛,共吸引全国36个省、区、市和行业体协共1790名运动员参赛。而在预赛之前,全国各地举行的选拔赛更是吸引了超过1.5万人参与。从地方选拔赛到全运会预赛再到决赛,羽毛球热一浪高过一浪。

广东队作为东道主本次比赛斩获2金2银,球队的教练是前男单国手薛松。从竞技运动员变为群众组教练员,薛松有着更深切的感受,“队员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却能为了这份热爱全心投入、付出很多。”他表示。作为东道主,广东队虽面临成绩压力,但薛松认为,群众组有别于竞技体育,并非以结果为导向。“很多队伍没拿到冠军,却依然很开心——关键在于参与的过程,这正是群众比赛的初衷。”薛松说,“站上赛场比赢得胜利更重要,这恰恰体现了‘全民全运’的核心意义。”

在混合团体C组决赛中,男双组合崔耀先/闫崴为北京队锁定团体冠军。本场胜利对闫崴而言意义非凡。2017年的天津,他代表北京队出战摘得B组混双冠军。2021年的陕西,他因身体原因遗憾缺席十四运会。这四年,闫崴并没有参加其他群众体育赛事,然而为了全运会他选择复出,“这是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我必须参加。”于是闫崴来到深圳,通过比赛一场场找状态,他在半决赛前遭遇胳膊脱臼,仍坚持带伤出战。赢下最后一分后,闫崴双手指天,以这场胜利告慰已故的父亲。“这八年间,先是我生病,接着父亲去世,非常困难,本来感觉已经离开赛场了,现在重新回到了全运会的舞台,又为北京队得到了团体的冠军,我心情特别的激动,最后结束的时候我还指向上天,希望爸爸能看到我的成功。”

湖北队斩获两枚单项金牌,C组男双张昆/夏靓搭档了8年、参加了三届全运会后终于圆梦全运会冠军,但张昆和夏靓都不想以此为终点,希望继续挑战下一届。刘瀚滔/黄粲拿下了B组男双冠军,刘瀚滔追逐全运会冠军的梦想道路也很坎坷,“把羽毛球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保持热爱。”时隔8年重返全运赛场,刘瀚滔也圆梦了。

本次全运会看台上有运动员的亲朋好友前来观赛,良好的比赛氛围,也让这些“圈外人士”感受到了全民全运的魅力。比赛赛场还上演了浪漫一幕,福建队B组混合团体冠军主力陈扬在颁奖仪式后,现场单腿跪地,拿着一束鲜花向自己的女朋友曾女士求婚。两人也是因为平时打羽毛球而认识,这次曾女士到深圳一直陪伴陈扬的全程比赛。

这是香港队第一次参加全运会群众项目羽毛球比赛,全队都有非常不错的体验。“队员们踏上全运会赛场都很开心,他们也结交了很多朋友,这次的经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美好的,也会激励我们继续发展羽毛球运动,期待着下次有更多的人能够参加全运会。”周日光说。

这场以普通群众为主角的体育盛宴,让每一位参赛者都在世界级场馆中体验到了专业赛事的魅力,圆了无数普通人的全运梦想。赛场上,选手们不约而同地用“享受”形容这段征程——他们既沉浸在全运会的热烈氛围中,也陶醉于顶级赛事带来的独特体验。这里不仅是业余羽毛球爱好者展示技艺的最高舞台,更是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羽毛球协会践行“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理念的生动写照。在每一次精准的挥拍、每一次奋力的奔跑之间,这场盛会描绘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时代画卷,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群众体育的蓬勃生机,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Copyright © 2088 新西兰世界杯|世界杯颁奖|艾利莎食品世界杯美食补给站|allishafood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