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觀後感想

7/5/2015

這屆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 應該是台灣人最關注的一屆, 一來是因為有台灣選手曾宇謙, 參加了小提琴組, 小編也是從初賽開始, 一直熬夜看到了最後頒獎典禮, 二來是這屆, 因為有Medici公司的高畫質時況轉撥, 也讓台灣的古典樂迷有機會可以即時欣賞到, 國際一流的音樂比賽

​先介紹一下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的時代背景, (簡稱老柴比賽), 這個比賽是蘇聯政府為了紀念俄國偉大的音樂家柴可夫斯基, 從1958年開始舉辦第一屆, 當時的歷史背景, 是處於美蘇兩大強國的冷戰時期

1957年10月, 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上了太空, 震驚了整個西方民主國家, 因為那代表著, 蘇聯如果有能力投射人造衛星上到太空軌道, 代表著也有能力將飛彈, 直接投射到美國本土, 於是整個美國民間陷入恐慌中, 因為在那之前 , 美國的本土, 從來不在任何國家飛彈射程的範圍中

​隔月, 蘇聯第二顆人造衛星又發射成功了, 更令人吃驚的事, 衛星上居然攜帶了一隻蘇聯犬, 這時全世界都很清楚, 如果蘇聯犬都能上太空, 再下一步, 就是蘇聯太空人準備要上太空去了, 代表美國在太空競賽中要遠遠落後給前蘇聯了

​同年年底, 美國政府迫於民間壓力, 跟鞏固在西方盟國的領導地位, 美國海軍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太空, 但很不幸的, 於衛星於升空後兩秒爆炸, 整個美國民間陷入恐慌, 然後轉為奮怒, 煤體跟民間罵聲不斷, 民眾對美國政府的不滿升到了最高點

蘇聯於隔年1958年6月舉辦了第一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 在當時的情況, 已經不止是檯面上的音樂比賽, 而是美國積極的想要在與俄國的競賽中, 板回一成, 但在蘇聯音樂界, 俄國學派從來不把美國人看在眼裡, 且在莫斯科舉辦, 當時俄國學派, 高手如雲

當年美國代表團, 派出鋼琴家范克萊本, 而當時的蘇聯總統, 赫魯曉夫也連續幾天親自坐鎮於賽場關心比賽, 小編會將他解讀成, 美蘇兩國政治實力的鬥法的延伸, 當時整個西方民主國家陣營跟對立的共產黨陣營的國家, 也都非常關心比賽的結果

最後, 比賽結果公布前, 當年的評審長, 是名俄國作曲家 "蕭士塔高維奇", 江湖上, 俗稱"老蕭", 而當時評審內部已經決定, 應該由美國 范克萊本該拿到金牌, 但老蕭為了慎重起見, 還是先請示了當時的蘇聯總統 赫魯曉夫, 因為, 比賽結果, 已經不是一塊金牌那麼簡單, 整個以蘇聯為首的東歐共產集團國家, 都在等著看俄國老大哥, 用強大的俄國鋼琴學派來痛宰美國人呀!

而最後, 前蘇聯總統克魯曉夫, 跟老蕭說了一句, "如果他真是最好的, 就把金牌給他吧!"於是名俄國作曲家, 蕭士塔高維奇, 決定把金牌頒給美國鋼琴家范克萊本, 這是老蕭於1958年頒獎給范克萊本的歷史照片

一夕之間, 鋼琴家范克萊本會到美國後, 成了民族英雄, 或是說, 民主西方國家陣營的英雄, 而俄國辦的柴可夫斯基大賽的公信力也大增, 一躍成了世界等級的比賽

柴賽辦到現在, 這屆是第15屆, 辦了近60年, 還是每四年在蘇俄的莫斯科舉辦一次, 比賽共分成四個項目, 鋼琴, 小提琴, 大提琴, 聲樂, 聲樂又分男子組跟女子組

而現在美蘇兩國的冷戰早以結束, 柴賽還是古典音樂界裡, 引響力最大的比賽, 現在還是由俄國政府出資主辦, 雖然主要是為了紀念柴可夫斯基, 但另一方面, 也是要繼續鞏固俄國學派在古典音樂界跟國際上的引響力, 比賽的獎金, 金牌得主為三萬美元, 特別獎為十萬美元, 確實也是國際一流的水準

很多台灣媒體都把這個比賽, 形容成古典音樂的奧運比賽, 這樣形容, 是為了讓多數人, 更加了解老柴比賽在古典音樂界的地位, 但也是因為這樣, 也讓很多人誤解這個比賽, 在後面, 小編會做更多的說明

既然是老柴的比賽, 在比賽的曲目上, 好幾個階段, 老柴的曲目都是指定曲, 換句話說, 俄國選手會比其他國家的人有優勢, 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以前台灣辦過兩屆國際鋼琴比賽, 指定曲, 要外國選手在某個階段, 要演奏一首台灣作曲家的作品, 那當然對台灣選手相對的比較有優勢了

再來要介紹, 老柴的比賽, 有多難比, 想要參加老柴比賽的選手, 必需先送文件跟影片審核, 通過審查的選手, 才有機會到莫斯科參加預賽, 主辦單位公告, 這屆的比賽, 共有600多份的申請, 只通過了200多份的審查, 審核的標準非常高, 不過基本上, 都是有經驗的選手, 您可看通過初賽的選手, 基本上都已經在很多其他大小規模的國際比賽有成績了, 才有機會進到預賽, 所以選手的技術跟音樂並不是進入初賽唯一的考量, 選手過往的戰績不夠也不行

第15屆的柴賽於2015年6月15日在老柴的銅象前開幕了

關於柴賽的預賽, 並沒有轉播, 所以我們開始在轉播看的見的, 已經是初賽了, 這次的小提琴組, 台灣有一位選手進入預賽, Yu-Chien Tseng (曾宇謙), 因為之前是用錄影的方式審查, 所以評審還要再聽一次, 看選手是否在莫斯科的狀況, 還是跟當初審核時, 錄影上的是一樣的

因為選手的狀況, 不太可能一整年, 隨時都調整在好的狀態, 所以才需要先辦預賽, 而另外一件值得注意的事, 在小提琴組預賽中, 韓國選手多達12位, 而鋼琴組有2位, 大提琴2位, 聲樂組2位, 共18位韓國選手過預賽, 這是繼俄國代表團後, 通過預賽, 選手人數第二的國家

這代表韓國的古典音樂水準, 近年提升的非常快, 而且小提琴組這12位中, 最令小編吃驚的是, 有幾位是在韓國本地音樂院訓練的, 不是全靠旅外的選手出戰, 也就是說, 韓國音樂院, 跟在日本跟中國後, 古典音樂的實力, 已經跟國際接軌了

其中小編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 韓國人愛國心很強, 許多韓國選手, 在國外贏得大獎後, 最後都選擇回到祖國音樂學院任教, 所以韓國在這十年間, 靠著旅外選手的經驗, 在這次的大賽中, 已經向國際間證明, 韓國有實力可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年輕選手, 韓國能在柴賽中各組加起來共有18名選手通過預賽, 不會是偶然

話題再回到台灣選手曾宇謙上, 他上一屆柴賽, 已經挺進到第二輪, 又經過四年, 照理說, 這次, 第一輪應該可輕鬆過關才對, 這次算是第一次, 小編認真看曾宇謙演奏, 之前好像是在YOUTUBE上看的協奏曲, 因為都是遠鏡頭, 所以比較感受不到表情, 這次第一輪的曲目,曾宇謙選的是, 巴哈的夏康舞曲, 兩首帕格尼尼的隨想曲, 蕭邦的夜曲, 老柴的圓舞曲

台灣媒體幫曾宇謙取了個外號叫"小王子", 他拉琴的特色, 姿體動作不誇張, 面部表情也不多, 主要是用音樂處理的細膩度跟成熟度來表達音樂, 這樣的拉法, 對於平時沒在欣賞古典音樂的觀眾, 或是對曲目不熟悉的觀眾來說, 是比較沒有吸引力的, 通俗一點說, 對於看熱鬧的觀眾, 會比較吃力, 因為小編認為, 曾宇謙的表達方式, 基本上沒有什麼通俗的成分在裡面

再來用專業一點的角度來看這些曲目, 基本上曾宇謙的技巧性非常強, 第一輪, 這一小時的多的比賽, 他音量的飽滿度一直沒有降下來, 代表他練琴時, 對自我的要求非常高, 小編現在說的音量一直沒降下來, 是連一個音都沒降下來, 這邊要強調, 是以音符為單位, 所以基本上是零失誤

如果要說風格上對比的話, 要跟大家介紹另一位大熱門的韓國選手康珠美(Clara Jumi Kang) , 28歲, 這是她音樂生涯中, 最後一次能參加這個比賽了, 因為下一次第16屆柴賽, 她就超過年齡了, 老柴比賽的年齡限制這次是到31歲, 如果她想成為古典音樂界的小提琴天后, 這次是最後的機會了, 她現在的獎牌雖然很多, 但是就缺一個重量級的金牌, 康珠美在國際上的商業演出, 已經非常的多, 比較起曾宇謙來說, 小編認為, 音樂上她相對的會比較成熟,主要是因為, 她有較多演出的機會, 她知道怎樣拉, 票房會最好

而她來參加這個比賽, 也因為知名度高,所以也很受到媒體的關注, 對她來說, 有輸不得的壓力, 為什麼說輸不得, 一般來說, 當演奏家成名後, 其實並不太願意去參加比賽, 萬一意外失手, 很可能會影響到他的演奏生涯, 特別是當一位演奏家, 商業演出都忙不完了, 那有時間去好好練琴, 準備比賽?, 而且萬一輸了比賽, 不是一個人的事, 是整個經際公司的佈局都會被打亂

所以對康珠美(Clara Jumi Kang)來說, 有非常大的包袱, 可以說是背水一戰, 關於這點, 小編非常的配服她的勇氣, 2010年, 她贏得美國印弟安那小提琴國際比賽的金牌後, 在媒體專訪時, 已經宣佈不再參加比賽了, 見好就收, 對一位用比賽做為平台, 再踏上演奏家之路的選手來說, 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雖不知為何康珠美(Clara Jumi Kang)要違背自己的諾言, 來參加這屆的柴賽, 但也為這屆柴賽的小提琴組增加了話題

當然, 如果她最後順利拿到金牌, 古典音樂界小提琴天后的地位, 實至名歸, 完全沒問題, 但萬一輸了, 或是甚至在前幾輪就被淘汰, 那對她將來的演奏生涯將會是一大打擊

康珠美在音樂上的詮釋方式, 因為她有長期的舞台經驗, 比起曾宇謙來說, 在對觀眾的感染力上, 會豐富許多, 加上很多媒體稱她為鄭京和傳人, 韓國美女, 天才中的天才, 反正, 什麼好事, 都加在這位選手身上了

因為有韓國美女這個頭銜, 所以附圖是一定要的(28歲, 單身,無男友), 根據她被訪問時表示, 因為她不在固定的地方久住, 所以很難有長期的交往的對象

再來, 談談樂器方面, 曾宇謙用的是, 台灣奇美企業借出的名琴, 1732年的耶穌瓜奈利GUANERI, 名琴的身價超過一億, 在這種大場面, 上千人的大廳, 一定是需要穿透力非常強的樂器, 還好台灣有奇美博物館可幫忙

而韓國康珠美選手, 拿的是由韓國三星集團提供的1683年名琴, Stradivarius 史特拉瓦弟, 身價也是超過一億, 再配上她在2010印第安那波里斯國際小提琴比賽, 贏來的一把鑲金Tourte-Vo­irin款的琴弓

中韓兩間企業, 前後都借出了最好的樂器, 但這場"中韓之戰", 賽前, 普遍國際媒體的分析, 普遍認為是康珠美比較有優勢, 但比賽沒比到最後, 誰也不知道的

曾宇謙用的瓜氏, 跟康珠美用的斯式, 這兩款琴, KG提琴也有生產同樣的型號, 多數對小提琴不是很熟悉的使用者, 不太懂得如何區分, 大家可參考下面兩張圖的, 第一張是KG的瓜氏琴頭, 第二張是斯式琴頭, 這兩款琴, 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於f孔的開法跟琴頭的設計

再來回到比賽, 基本上第一輪這幾首曲目, 巴哈, 比的是選手對音樂的成熟度, 兩首帕格尼尼, 比的是選手的技巧, 老柴圓舞曲, 比的是音樂的趣味性, 蕭邦比的是音樂性的理解度

第一階段的比賽, 這25位選手, 當然都是高手, 但高手中, 還是可以分出演奏水平的高低, 雖然音樂性是主觀的, 但技巧確可以有很確實的標準, 要能過關, 雖然有一定的運氣成份, 但實力已經占了多數

小編並沒有每一位都選手都聽, 只選了幾位小編認為有希望的, 跟幾位不看好的選手, 主要是想要看看選手的落差有多大, 而聽完後感到, 曾宇謙絕對毫無疑問的, 可以在領先集團中, 通過第一輪

因為曾宇謙選手的技巧明顯超過其他選手一大截, 小編這邊指的是在技巧各方面的指標, 特別是完整度, 在韓國代表團中, 在小提琴第一輪中, 沒有任何一位選手, 當天的水準可以達到曾宇謙立下, 完整度的標準

有些選手甚至把樂句拉斷掉, 那代表選手的穩定度不夠, 或是讓人感覺到一些樂句, 是靠全身僵硬的方式拉起來的, 這感覺像是低空飛過, 但這些問題, 那些選手, 當然不是今天才發現的, 只是平時的比賽, 對手強度沒有那麼強, 所以沒感到那麼顯眼跟刺耳, 但現在是站在世界水平的舞台上, 小編會說, 就算選手演奏樂句中, 呼吸稍為長一點, 或是短一點, 連都會看起來很刺眼

而另一邊, 康珠美技巧單看起來, 在25名選手中技巧性也是很強, 算是在領先集團裡的, 但如果要一個音一個音來比評, 那當天的精準度不夠曾宇謙那麼高, 但不可否認, 她音樂歌唱性, 跟個人的感染力, 確也高出曾宇謙不少, 小編發現她演出時, 基本上是閉著眼睛在拉琴, 小提琴跟長在她的手上一樣, 身體放鬆的程度非常高, 也因為閉著眼睛, 在表情跟姿體的表達上, 令人感覺比較舒服

就在小提琴組, 第25位選手演出後, 馬上就公佈入圍名單, 前排第一位是康珠美, 坐她旁邊的也是韓國選手柳金長(Yoo Jin Jang), 台灣小王子曾宇謙坐在第二排

第一輪宣布入圍名單時, 中韓兩位選手熱情互相道賀的歷史畫面, 韓國柳金長(Yoo Jin Jang)選手穿(藍色斑馬裝的), 她跟曾宇謙都有入圍, 柳金長(Yoo Jin Jang)這位選手, 如果您這幾年有注意小提琴國際賽, 對這位選手應該不會陌生, 她跟曾宇謙一樣, 差不多近年重要的比賽全都參加了, 成績也不差, 都能比進到最後一輪, 所以理論上, 她這次也是有機會進到最後一輪的選手之一

再來進到第二輪, 分成兩階段, 先是指訂曲, 再來就是主辦國, 俄國室內樂團出場了, 先讓我們來看看第二輪的舞台

這個階段, 要跟樂團演Mozart協奏曲, 但這也是最令小編擔心的一輪, 因為四年前, 曾宇謙就是在第二輪被淘汰掉的

進到柴賽的第二輪後, 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呢?, 基本上, 前一輪已經把穩定度不夠, 技術不夠, 狀況不好, 的選手都刷掉了, 您可能覺得奇怪, 都能參加柴可夫斯基大賽的, 還有人會拉不準嗎??, 能進入25名單的選手當然都很強, 問題是在這一小時內的音樂會, 比的是誰的失誤少, 當音樂性大家都差不多的時候, 比的就是誰的基本技術越強, 誰就在台上越能穩定發揮, 除非選手的樂感可以好過其他人一大截, 才有可能彌補回技術上所被扣掉的分數

小編以第一輪指定曲目裡的“帕格尼尼練習曲”為例, 大家都拉的很好, 但這邊說的失誤, 已經是非常高端技術的失誤, 像有些跳音清析度, 高把位雙音音準, 快速換把位的節奏精準度, 音量平均度, 雜音, 音色的紮實度等等, 還是多少有失誤, 您可看在某些特難的樂句, 基本訓練不夠的選手, 雖然是在音準正確的情況演奏過去, 但選手身體的僵硬度, 還是逃不過評審的法眼

在第二輪中, 這次曾宇謙選的是第五號的MOZART協奏曲, ​曾宇謙的技巧在第二輪還是沒問題, 但最令小編擔心的問題, 是在於音樂的趣味性, 跟感染力, 小編在網路上的直撥上看起來, 這兩樣對我來說, 曾宇謙是比較薄弱的

而康珠美選的也是MOZART第五號, 她詮釋的MOZART, 個人魅力的效果還是做的很好, 技術完整度也夠, 但他跟曾宇謙兩人, 在完全不一樣的詮釋方式下, 小編甚至覺得, 他們兩人, 在這一輪中, 一定其中有一人, 會被淘汰掉

在第二輪中, 柳金長的表現, 她的完整度也算是不錯, 但小編感覺她音樂的結構不夠強大, 所以這輪的強度已經有點失色, 她音樂的表達力, 對我來說, 不是很深刻, 好像都點到為止, 在音樂個性上, 有點像日本選手的風味, 在很多樂句的處理上, 都很淺的帶過, 如果要比技術, 又不像曾宇謙一樣強的可怕, 要比音樂, 又不像康珠美那樣有魅力, 但特色上算是很"精靈", 但從頭"精靈"到尾, 又很變的難長時間吸引住觀眾

在這輪多數的選手, 已經沒有完整度的問題, 所以個人魅力不夠的選手, 會比較吃虧

宣佈入圍第二輪選手之前, 曾宇謙坐在一排韓國女子選手中間, 代表小王子的人緣很好

​宣布曾宇謙入圍後, 三位韓國女子選手 康珠美, 柳金長, 金邦碩莉, 三位韓國小提琴界的美女, 同時出手, 向他祝賀, 感謝Medic公司, 幫曾宇謙留下了歷史鏡頭

特別找坐在曾宇謙旁三位韓國選手的圖, 讓各位看清楚一點, 柳金長,金邦朔莉 康珠美

再來, 回到主題, 因為康珠美跟曾宇謙這兩位選手的風格實在差異太大, 最後的結果, 沒有如小編所料, 其中有一人被淘汰, 因為第二輪的評審, 也是採用投票制, 所以選手間, 並沒有排名, 只能說, 評審是否想要在決賽, 再一次聽到選手演出一次, 然後就投給某位選手, 那代表他們兩位都有拿到足夠評審的票, 才能挺進到最後一輪

但可以確定的是, 在第二輪時, 評審的意見, 最少已經分成兩派, 不然不會有兩個風格差異那麼大的選手, 能同時拿到一定比例的票

這邊想要在詳細介紹一下, 柴賽的評審方式, 評審只能投票給自己喜歡的選手, 換句話說, 沒有被足夠評審喜歡的選手就會被淘汰, 所以選手間並沒有分數高低的問題, 大會在每輪宣佈進入下一輪的選手時, 也都會特別強調這件事

最後拿到六位進到決賽選手, 摩爾多瓦, 康珠美, 卡扎楊, 金邦碩莉, 米留科夫, 曾宇謙

終於進入到世界水準決戰的舞台了, 在最後一輪, 由尤里西蒙諾夫(Yuri Simonov)指揮的莫斯科愛樂交響樂團出場了, 老柴的小提琴協奏曲, 是必拉的指定曲目, 而選手另外再選一首自選曲, 而且要在同一場演出, 這樣的賽制, 對選手的體力跟專注力要求很高

2015年6月28日, 最後一輪, 率先上場的是, 俄國選手, 米流科夫, 他拉琴的特色, 他把每個音都拉的很顆粒分明, 音色也控制的很美, 穿透力也都夠, 但有兩個小編覺得比較大的問題, 就是失誤過多, 也因為失誤過多, 完整性就顯得不夠, 在音樂感染力又沒有能超過其他選手很多的情況下, 其實很吃虧

摩爾多瓦Alexandra Conunova, 這位選手, 也是來挑戰小提琴天后的位置的, 先介紹一 下, 摩爾多瓦的地理位置, 它 是在東歐的一個小國, 夾在烏克蘭跟羅馬尼亞中間, 屬共產陣營俄國學派, 2012她剛贏了Joseph Joachim國際賽的第一名, 五萬歐元, 應該是國際賽首獎獎金最高的比賽, 她的情況跟康珠美一樣, 也是有輸不得的壓力, 畢竟脖子上已經掛了金牌, 但那天他在老柴的表現, 也是技術上的失誤過多, 音樂上, 小編認為, 她近年還是一直在國際上比賽, 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問題

隔天, 6月29日晚上, 韓國選手, 金邦朔莉穿著紅色戰袍先上場, 這位選手, 她也是近年國際賽的常客, 她好多次都殺進最後一輪, 但冠軍就一直跟她無緣, 那天她演的是布拉姆斯跟老柴, 也在國際賽中演過很多次了, 聽到她的布拉姆斯, 小編先說自己感到的優點, 就是完整度很強, 實在也沒什麼錯誤, 但個人的特色性實在不明顯, 音樂的感染力對我來說, 也實在不夠

隨後台灣選手曾宇謙於同晚上場, 他的自選曲是西貝流士, 在技巧上, 西貝流士最難的是第三樂章的音準, 可以說是超高難度的小提琴曲目, 您可看到網上很多演奏家,只能找到前兩個樂章, 卻找不到他們西貝流士的第三樂章錄影, 主要是因為很多人第三樂章都拉壞了, 所以選擇不放在網上

這邊說明一下, 小編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 常有機會, 聽到學校派出選手, 在出國比賽前, 先跟學校樂團練習, 而學校也會請一些有國際評審經驗的大師來講評, 所以小編大約對國際金獎水準, 本來就大約有概念, 因為每次比完, 有得獎的選手, 都會大大的貼在公布欄表揚

但是在網路上, 我們在YOUTUBE能看到的, 大概也都是被挑選過的, 所以本來小編以為, 像這樣的大賽, 最後一輪選手應該沒有技術上的問題, 比的都是音樂詮釋, 但這屆柴賽的第三輪, 看到現在, 其實選手的失誤率看起來並不低呀

小編在決賽直撥時看到曾宇謙的演出, 實在是看呆了, 以前我懷疑, 西貝流士寫這個樂章, 是為了要難倒小提琴家用的, 但曾宇謙做到了, 他這種精準度要用可怕來形容, 小編可以這樣說, 現在地球上有這種精準度的年輕選手, 屈指可數, 再來進入中場休息, 指揮在跟曾宇謙聊天, 但當天畫面沒有聲音, 沒辦法知道在聊什麼

中場休息後, 曾宇謙在老柴的音樂的表現上, 曾宇謙選用了最貼近柴可夫斯基的的思想來詮釋音樂, 盡量讓老柴原音重現, 如果有小提琴演奏家, 從100年前的莫斯科, 穿越時空到現在來, 我想就會是像曾宇謙一樣的詮釋方式, 細膩的音樂, 跟強力的技巧, 最重要的是, 小編覺得音樂中帶有很大的正面能量, 也許是因為音樂處理的比較工整的原因

但比較大的問題就是, 因為用細膩的手法詮釋, 所以聽了讓人舒服, 但在這種國際大賽的最後一輪, 多數選手在音樂上, 會選擇在情感上, 用"火力全開"的方式來演出, 小編又開始擔心, 這種拉法, 不知道會不會吃虧, 但今晚曾宇謙最大的優勢就是, 技術上沒有失誤, 比起前面幾位過多失誤的選手, 基本上已經立於不敗了

隔天晚上, 韓國康珠美, 穿著金色的戰袍上場了, 畢竟她才是曾宇謙最強的對手呀, 自選曲是貝多芬, 用貝多芬對決曾宇謙的西貝流士 , 這兩曲, 小編認為是技巧跟音樂的對決

客觀的來說, 前幾輪的表現, 康珠美的音樂感染力確實比曾宇謙高上一截, 但曾宇謙的技巧, 確又可傲視群雄,他們也分別選了對自己最有利的曲目

貝多芬協奏曲對康珠美來說, 更是老曲目了, 2010年在美國比印弟安那時, 就是用這首把金牌帶回韓國的, 隨後開始不斷的在世界各地巡演, 如果您要問康珠美這幾年共演過幾次, 她自己可能都算不清了

當天她選擇從貝多芬先開始, 技巧跟完整性沒話說, 但小編的看法會覺得, 她的詮釋方式, 有點不夠古典, 但這也是她的風格魅力所在(小編在音樂上, 總是站在保守派那邊的, 盡量想要表現作曲家要的原味)

中場休息, 這邊要讓特別介紹, 一流的小提琴高手, 都在休息室做些什麼事?, 康珠美的體質, 手容易流手汗, 所以先上乾燥劑, 這件事告訴我們, 不要再用, 手汗會導致拉琴拉不好, 當藉口

再來是手臂伸展操

​在鏡子前練音階

上場前, 點眼藥水

大會廣播. 幕簾拉開, 準備出場了!!

而康珠美在演柴可夫斯基時, 她用特誇張的手法來表現, 而且音樂語言對我來說, 聽起很輕挑, 有點像是流行音樂的拉法, 身體隨節奏律動, 讓小編看了嚇一跳, 這樣的拉法, 是賭很大, 大家都知道, 國際賽詮釋手法, 應該盡量走中間路線, 誇張的東西, 留在商業演出再做就好了, 但會不會是她做商業演出太久, 已經忘了老柴要怎麼拉??

她用超強的感染力拉完了老柴, 小編當時已經想到, 這樣做, 不是第一名, 就是最後一名, 因為通常極端的表現, 就會有極端的成績, 小編也在YOUTUBE上看她幾年前老柴的錄影, 以前還拉的很規範, 怎麼幾年後, 怎會變成這樣?(後來才想到, 畢業後, 她已經幾年沒有老師了, (台下觀眾的掌聲, 就是她的老師)

​這邊跟大家說明一下, 商業演出, 跟國際比賽最大的不同之處, 就是觀眾不同, 以商業演出來說, 一場演出那麼多觀眾來觀賞, 通常裡面有一定比例的觀眾是來看熱鬧的, 所以很多演奏家為了票房, 會加入一點通俗的成份在樂曲裡面來討好觀眾, 就算是在200年前的古典時期, 也不是每個貴族都感興趣的, 古典音樂存在, 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為了貴族之間的交流

小編舉個例, 您可看康珠美老柴的協奏曲第三樂章要結束前, 誇張的拉法, 有些媒體賽後解讀成康珠美隨興的演出, 但小編認為, 在國際賽, 這些一定是事先經過規劃的, 不太可能當天想怎樣演, 就怎樣演

而國際賽上, 可評分的, 就是那十幾位評審, 在音樂上討好的方式, 當然不會一樣, 康珠美大膽演出, 我認為她是想要創造, 新的古典音樂時代(如果她贏得比賽的話)

這就是演奏家參加音樂大賽中, 最大的問題, 因為她2010年贏得美國印弟安那大獎後, 應該已經脫離學校了, 開始了她的演奏生涯, 而且也宣佈不再參加比賽

她在沒有老師的計劃跟規範, 其實很容易變型, 特別是對一位28歲的年輕演奏家(典型的離開老師就變形了)

PS: 小編幫學生上課時, 就算學生每週上課, 也常有這樣的問題, 上週都還好好的, 下週上課時, 音樂就變型了, 康珠美這種大賽曲目, 應該都是在學校被老師磨過幾年的, 但我想也經不起五年沒老師教吧??

另外關於康珠美的用琴, 斯特拉瓦第, 小編從第一輪開始, 就一直聽到G弦在震動弧度很大時, 會打到指板, 發出不小的雜音, 但小編不明白, 一把過億的名琴, 怎麼會有這種裝配上的問題? , 有這個問題, 為什麼一直沒處理, 一直讓雜因音存在

最後, 康珠美也是在接近完美的情況下完成兩曲, 失誤率確實也不高, 完整度也夠, 最大的問題, 就是她嶄新的老柴詮釋方式, 能不能說服評審團

在最後一輪比完, 跟在結果公佈前, 還有大約, 一天的空檔, 就在這一天, 小編其實想了很多種結果, 會不會因為近年流行以超強感染力來演出的音樂家, 像朗朗之類的, 些許改變了古點音樂的生態

這邊要解釋一下所謂的音樂變形, 這沒有說好或是不好, 只能說, 這種方式, 能否在古典音樂界發揮影響力, 就像新生代的鋼琴家, 朗朗跟王羽佳, 他們可以說是創造了古典樂的新時代, 勝者, 現在無論怎樣演奏都是對的, 但反之亦然

說真的, 小編自己等待結果的那幾天, 也很緊張, 因為小編從學音樂開始, 都被多數的老師教導, 要盡量理解作曲家的思想跟風格, 而回到台灣教學後, 對學生的要求, 當然也是以"正宗古典"學院派為最高原則, 嚴厲斥責非主流演奏方式的學生

但在這十年間, 當然也不是全部都很順利, 在台灣大大小小的比賽中, 也是遇到很多在評審, 有著完全相反的想法, 在比賽中否定了小編苦心教學生的, "學院派拉法"

我認為, 這一場比賽的結果, 也關係著現在古典音樂風格大方向的發展, 說真的, 在成績公開前, 小編自己那兩天晚上, 其實有點睡不著, 因為如果韓國康珠美贏得比賽, 等於是直接"打臉了"小編這十年來的教學內容

在老柴這兩週比賽期間, 有一位資深的小提琴老師, 常常來高雄店裡, 跟小編一起欣賞比賽轉播到深夜, 我們也常常對於比賽的內容交換意見

那位老師, 也是小編學校的同事, 我們在學校裡, 每個學期的期末考, 都有機會可以見到, 互相學生的演奏方式, 而那位資深小提琴老師, 他門下多數學生的拉法, 很明顯是屬於康珠美那種方向的, 但我們兩位很有默契的, 口頭上, 毫不透露自己的喜好, 因為怕意見不合, 而得罪對方, 但我們只是從對方學生的演奏方式裡, 去理解對方心中的想法...(兩位老師的心機都好重呀)

但事實上, 很遺憾的, 台灣古典音樂發展, 並沒有跟國際接軌, 台灣本地, 沒有任何音樂系有能力訓練出學生, 去參加柴賽, 所以這場比賽的結果, 對台灣的音樂班並沒有直接的影響力, 影響的, 只不過是小編內心的小劇場而已...

2015莫斯科

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頒獎典禮

​在頒獎典禮上, 金邦碩莉, 康珠美跟曾宇謙還是坐在一起

跟大家分享頒獎典禮音樂

(請注意音量)

也感受一下柴可夫斯基大賽的氣氛

頒獎是由名次最後的開始頒獎, 由小提琴界的天王明星(Maxim Vengerov凡格羅夫)頒獎

​大會先宣佈, 本屆第小提琴組, 沒有第六名, 然後宣佈第五名是韓國選手金邦梭莉 (Kim Bomsori)

再來, 大會宣佈, 康珠美得到第四名, 連銅牌獎牌都沒有, 很多人感到意外, 居然印地安那金牌得主, 來柴賽, 連獎牌都拿不到就回韓國了

這就是小編先前說的, 那樣的拉法是賭很大, 沒有得到多數評審的認同, 這對她長遠的演奏生涯是很大的打擊, 短期內, 因為大量在媒體前曝光, 可能還是會不錯, 但長遠來看, 將來要在往上走一步, 可能非常困難了, 康珠美拿到第四名對古典音樂界的引響, 代表那樣流行的拉法還是不被認同的, 在台上, 她可能很傷心, 在台上連花都沒拿就默默的離開了...

​康珠美拿到第四, 也代表曾宇謙確定拿到柴賽前三名了. 曾宇謙已經創造新紀錄了, 但那時小編很怕宣佈銅牌選手時, 聽到曾宇謙的名字

米流科夫拿到了銅牌

摩爾多瓦, 卡扎楊, 也是拿到銅牌, 這屆小提琴組有三位選手同時拿到銅牌, 這也是在柴賽歷史上罕見的

最後這屆柴賽爭議最大的還是在小提琴組, 因為金牌又從缺了, 而曾宇謙拿下銀牌, 最後中韓之戰有了結果, 曾宇謙大勝康珠美, 而台灣古典音樂史上, 終於有人拿到柴賽的獎牌了

音樂比賽, 到這邊已經結束了, 依例俄國舉辦得獎者音樂會, 俄國普丁總統出席致詞, 也顯示俄國有多麼重視這個比賽, 而當天各國領事館代表也都受邀出席, 其中, 中國選手在聲樂組也得到了銀牌, 所以中國領館代表團當然也會出席, 整個賽程大會都以台灣選手來稱乎曾宇謙, 而在得獎者音樂會當天, 因為中國大使團出席, 所以介紹曾宇謙時, 把他的國籍改成中國

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做了形式上的抗議, 在台灣有特定政治立場的媒體當然開始大規模報導, 甚至開始有了中國“陰謀論”, 例如小提琴評審團裡有中國評審之類的, 為何曾宇謙不是金牌等等

這些都是台灣媒體感興趣的“政治話題”, 通常在選手有了成績後馬上就介入了, 但小編沒有打算在這邊討論政治性的問題, 政治歸政治, 音樂歸音樂

但小編知道, 曾宇謙贏得柴賽的銀牌, 對很多在台灣平時不關心古典音樂的人來說, 當然是很高興, 特別是對國際音樂賽沒有概念的人, 但他們真正感興趣的, 並不是這件事的本質, 而是台灣在國際上, 國力展現, 所以重點會放在, 為何國籍被改?為何大會沒頒出金牌?等等非關古典音樂本質之外的事, 小編聽到最多的聲音是, 曾宇謙應該是第一名, 大會不公平等等等

從比賽開始, 大會一再強調, 這不是運動比賽, 不是像短跑比賽, 一定會跑出一個第一名, 因為這是"技跟藝"的比賽

如果要以運動比賽來說, 確實很容易可比出一個第一名, 所以, 媒體先把柴賽說成古典界的奧運會, 再加上大會只頒給曾宇謙第二, 金牌從缺, 評審團裡又有中國評審, 所以很容易, 讓對政治感興趣, 且對國際賽沒概念的人, 可以聯想成, 主辦國不公平, 中國干預等等

但事實上, 柴賽這20年來, 小提琴組已經很多屆從缺了, 很多媒體質疑的報導, 其實都是因為想要做新聞而報導, 並不是真的理解柴賽, 重點就是放在“中國打壓台灣”

這屆柴賽全世界收視率, 俄國31%, 美國12%, 台灣6%, 韓國3%, 中國3%, 換算起來, 台灣大約7萬人收看, 您可看到柴賽在台灣區的收視比例,已經遠遠超過平時台灣的古典音樂人口了, 換句話說, 很多台灣人是來看熱鬧的

​最後, 小編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大家聽聽就可, 不一定要認同, 因為小編想的不一定是對的, 先說康珠美的部分

首先, 賽後那位跟我一起看轉播的小提琴老師, 最後終於忍不住跑來找我, 告訴我, 這比賽絕對不公平, 因為康珠美怎麼可能得到那個名次?搞半天, 國際賽也是有鬼

我表面上當然也是說, 對呀對呀! (沒辦法, 人家是資深老師, 不敢跟他唱反調), 但我內心真的想法是, 曾宇謙的演出, 那麼有正氣, 又規範, 如果輸了才是真的不公平吧?

在曾宇謙的方面, 我個人認為, 多數的大型國際音樂比賽, 特別是像柴賽這種有指標性的比賽, 會希望金牌得主, 是將來在古典音樂界是有影響力的人物, 而不是今年贏了比賽, 紅一年後, 就消失了的人物

如果真的柴賽金牌得主, 真的在古典音樂圈消失, 那柴賽會變的比較沒有公信力, 所以我認為, 柴賽評審團, 沒頒出金牌給曾宇謙, 並不是否定曾宇謙的演奏能力, 而是否定他持續在古典音樂圈走紅的魅力

特別是在鋼琴跟小提琴組這兩個熱門項目, 要成為一位, 能在古典音樂界有影響力的人物, 並不是靠贏得一場柴賽金牌就可完成, 但曾宇謙已宣佈不再參加比賽, 所以已經沒可能將來在國際大賽中連續獲獎, 唯一能證明自身魅力的舞台, 就是來自全世界的演奏邀約, 台灣是曾宇謙的主場, 毫無疑問的, 近期在台灣的古典音樂會, 他可很輕鬆的拿下滿場的票房, 但我認為, 在未來的幾年裡, 世界各地的演奏會邀約, 才是曾宇謙真正挑戰的開始呀!

最後再補充一點, 很多人都以為, 一位選手只要贏了柴賽後, 就天下無敵了, 去到世界各地演出, 就會票房滿場, 名利雙收....

其實在這個年代, 早已經不是這樣了, 無論柴賽頒出的, 是金牌或是銀牌, 也只是幫曾宇謙拿到了成為職業演奏家的入場卷, 而進場後, 面對的是競爭更強的, 無年齡限制的職業演奏家戰場, 而這面沒頒出的金牌, 是要靠曾宇謙在未來這幾年, 一場場在國際舞台上努力演出, 來換取觀眾的認同, 因為觀眾可能因為你在柴賽中得獎, 來看你一場, 而能不能讓觀眾下次有興趣再買票看第二次, 靠的就是曾宇謙演奏的魅力了

以小編的角度來看這場比賽的話, 真正重要的金牌, 不是柴賽評審在台上頒出的那一面金牌, 而是未來幾年內, 世界各地的觀眾的認同, 遠遠比柴賽那面金牌重要的太多

這邊小編也祝福曾宇謙, 將來能更上一層樓, 成為台灣第一位, 在古典音樂界有影響力的職業演奏家

文中圖片取自http://tch15.medici.tv/

KG Instruments Taiwan

歡迎分享

Copyright © 2088 新西兰世界杯|世界杯颁奖|艾利莎食品世界杯美食补给站|allishafood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