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游泳协会发布新规:兴奋剂违规禁赛一年以上的运动员将被禁止以任何身份加入国家队。这一规定的出台,让许多体育圈内外的人士感到意外与不解。特别是对曾因兴奋剂事件受到处罚的知名运动员孙杨而言,这意味着他很可能无法再代表中国参加2025年的世锦赛。这一消息对孙杨及其支持者来说,既是沉重打击,也是巨大遗憾。而对于整个中国游泳界,更是在举国体育赛事发展中投下阴影。
有人猜测,此举或许与中国游泳协会新任主席周继红上任后的政策调整有关。然而,实际效果引发热议,质疑此举是否真能保护运动员的权益,还是只是一场“绑架”运动员的无休止“清洗”。彼时,中国游泳作为国际领先强队的一员,训练和技术水准日益提高,但在反兴奋剂检测方面,却陷入了“被动”和“被监控”的怪圈。中国运动员受到的检测频率高得令人咋舌,甚至成为国际社会中的“试金石”。
对比欧美国家,虽然也存在兴奋剂问题,但美国奥委会与相关运动机构更多地采取包庇态度,为怀疑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提供掩护,与国际反兴奋剂机构(如FADA)的监督形成鲜明对比。如果中国游泳协会继续采取极端限制措施,是否会让国际上的观感变得更差?这实际上只会让中国体育运动处于孤立的位置,削弱了本土运动队的整体竞争力。
更理性的做法应当是,与中国奥委会、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加强沟通,施加共同压力,推动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反兴奋剂政策。仅靠惩罚已被查实的运动员,不仅不能根除兴奋剂问题,还会逐渐失去公众的信任。中国运动员之所以要面对频繁抽检,是为了保障公平竞技环境,但过度的监控与处罚,反而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真正的突破,是实现监管的科学化、公正化,让运动员在公平的舞台上展示实力,而非“以罚代教”。这才是中国体育未来健康发展的正确路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